10月29日,上午九點三十一分,著名導演哈文發了一條微博:
“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
離世的,是她的丈夫——著名主持人,李詠。
李詠,原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
1998年開始出任中央電視臺主持人,主持節目有《幸運52》、《非常6+1》、《夢想中國》、《詠樂匯》等。
2013年辭職。
微博評論里,大多數都是不敢相信的網友。
不怪大家震驚又悲痛。
一是我們對李詠都很熟悉,這個有著一頭中長卷發、風趣幽默的男人可以說是陪伴著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
二是關于李詠的對外信息中,我們從來沒有聽到過關于他患病的消息。
而且,他今年才剛50歲。
在兒時印象中,我們看到的李詠,他帶著一臉傲嬌壞笑詢問:“你選金蛋還是銀蛋?”
在電視熒幕前,我們看到的李詠,他總是精神矍鑠,幽默機智,妙語常開,曾經給我們帶來過無數歡笑。
我們卻絲毫無法想象,在這歡樂的背后,李詠正在熬著如此重病。
年輕從來都不是資本,健康才是。
無論你富有或貧窮,年老或年幼,在健康面前,所有人平等!
不知道大家有沒發現,現在患癌癥的人群越來越年輕化。
以前得癌癥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不知從何時起,越來越多的年輕的人開始患癌。
抗癌健康網上有一組數據??梢哉f是觸目驚心:
中國每天有1萬多人診斷新發癌癥,每天有7000多人死于癌癥。40歲之前,處于較低水平,之后開始快速升高。
也就是說,人至中年,隨之而來的,不僅是生存的壓力,還有身體的預警。
但是你知道嗎,其實癌癥是一類可防可治的疾病。
除了病因預防,即針對致癌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去除某些致癌因素,達到降低癌癥發病率的目的以外。
癌癥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提高癌癥治愈率和生存率,減少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正如世界知名大腸病診治專家工藤進英教授所言:“我既無力于知道如何預防腫瘤的發生而又畏懼于中晚期腫瘤的病死率時,最好的辦法那就是早期發現并鏟除它”。
《重慶日報》還發布過重慶市腫瘤醫院副院長汪波的一個判斷:
“事實上,如果能在癌變之前或者早期發現癌癥,多數癌癥的早期治愈率可達90%以上?!?/span>
所以,有45%-90%的癌癥患者,原本都不必死。
但我們卻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一拖一拖,就拖到了晚期,為時已晚了。
一個作家說得非常殘酷的一句話:青春是在路上,中年就是踏上歸途。
但是人世這么美好,生命尚未綻放,孩子還沒長大,怎么能這么快離開?
當然不行。
我們只有珍愛此身,讓重疾晚一點兒到來。
如何提前做好防癌抗癌的保護傘?
1、從周邊環境開始防癌
據估計約80%以上的惡性腫瘤與環境因素有關。各種環境和遺傳的致癌因素可能以協同或序貫的方式引起細胞非致死性的DNA損害,從而激活原癌基因或(和)滅活腫瘤的抑制基因,加上凋亡調節基因和(或)DNA修復基因的改變,使細胞發生轉化。
也就是說雖然你很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但是在遭到污染的環境下長期生活,也會不知不覺的患上癌癥。所以,擁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是防癌的關鍵。
2、從營養均衡上開始防癌
膳食平衡和營養均衡是營養學的鐵律,雖然食物中含有機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但是由于個人體質差異,人們并不能充分的從食物中攝取所有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等,從而造成營養不均衡,身體免疫力下降,患癌的風險大大提升。
所以,定期檢查身體,檢測出身體缺少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元素,適當的服用一些正規渠道的營養品,完善身體營養均衡,提高自身免疫力,是抗癌的一個好辦法。
3、從生活方式上開始防癌
生活方式受社會、家庭和個人條件的影響。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使生活幸福、美滿,還可以預防癌癥的發生,保持身體健康,例如按時起居、合理膳食、戒煙限酒等等。
4、從心態情緒上開始防癌
一個好的心態可以預防癌癥。因為好的心態,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心情愉快,那么生活質量就高,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就會吃得香、睡得好,保證了人體營養的正常吸收,保住了人的體力。那么,身體的免疫力自然就會提高。
5、堅持每天運動防癌
如果我們沒有時間運動的話,不妨嘗試一下走路,也可以減少癌癥的發生,美國《讀者文摘》雜志曾告訴大家,每天飯后散步30分鐘,或者每周散步四小時,能使患胰腺癌的風險減少一半。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針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也發現,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時,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幾率。
最后,愿天堂從此多一個亦莊亦諧的聲音:我是主持人李詠,下期節目再見。